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已于昨晚在粤港澳大湾区正式拉开帷幕。这是香港和澳门首次参与全运会的承办工作,同时也标志着大湾区作为整体运营全国综合性运动赛事的新篇章。
与往届相比,本届全运会的竞赛项目设置展现了明显的变化。除保留传统竞技项目外,还新增了一系列新兴项目和首次入奥的比赛类别。这不仅扩充了赛事的内容维度,也为观察中国体育事业发展开辟了新视野。
今年全运会的赛程依旧保持了周期较长、阶段化的特点。从五月开始,多个体育项目已陆续开赛并完成比赛任务。
备受关注的男子自行车(公路)个人赛定于11月7日至9日举行。这项赛事设计了首次跨境路线,运动员将从珠海出发,经港珠澳大桥,穿越澳门和香港,最终返回珠海,成为全运会历史上的创新之举。
在11月16日至18日,海岸赛艇沙滩冲刺赛将在海陵岛完成首次亮相全运会。作为赛艇运动的衍生项目,海岸赛艇比赛于开放水域进行,选手需从沙滩起步,全力跑向船只,跳入后完成绕浮标航行,最终返回并冲过终点线。本届全运会的比赛包括3个海岸赛艇项目,该项目也将在2028年洛杉矶奥运会中成为正式比赛项目。
攀岩比赛也将在今年继续展开,含速度赛、难度赛和攀石赛共6个小项,比赛计划于11月12日至15日举行。此前的三场资格赛中,共有21支队伍获得了参赛资格,赛事精彩纷呈,值得期待。
霹雳舞跳入全运会舞台,成为今年的热门话题之一。作为2024年巴黎奥运会的正式项目,此次霹雳舞设置男子、女子个人两个小项,采用斗舞与独舞形式进行比赛,评分标准包括技巧、创意和音乐契合。此类新兴体育项目的加入,为赛事增加了更多年轻群体的关注度与参与度。
不仅仅是竞技赛,本届全运会的创新还体现在群众赛事活动层面的新尝试。无人机竞速和定向运动首次进入群众比赛项目,展示了赛事对新形态体育活动的包容精神。
去年十月完成决赛的无人机竞速比赛,将技术操控与竞技策略融为一体,成为科技与体育结合的典范。定向运动更早在五月完成决赛。该项目打破传统体育场限定,选手需要根据地图与指北针完成户外目标点位的寻找,是一项兼具体能和空间智能的新型运动形式。
这些群众项目的设置,展现出全运会在全民健身领域的开放态度。通过引入更多具有参与感和现代感的内容,赛事能够覆盖更广泛的人群,为综合性运动会注入全新的活力。
根据全运会官网的数据统计,赛事共吸引了40家企业赞助,包括9家合作伙伴、1家赞助商、15家独家供应商等。这些赞助覆盖体育装备、航空、通信等多个领域,为赛事提供了重要支持。
其中,运动员服装设计和品牌分布成为关注焦点。在开幕式的入场环节中,共有14个代表团选用了安踏品牌服装,包括东道主代表团广东、香港和澳门,以及其他实力队伍如山东、浙江等。紧随其后,选择李宁品牌的代表团达到8个,此外还有卡尔美、361°等多家国内外品牌参与支持。
在传播策略上,装备赞助商已不再局限于传统传媒渠道。社交媒体时代,品牌通过运动员个人账号的“小红书开箱视频”等方式,让更多人近距离了解全运会背后的细节故事。运动员亲自展示比赛服和装备的过程有效拉近了公众与赛事的情感连接,也让赞助品牌获得更深入的传播影响。



